English

走近戏剧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

1999-05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梁鸿鹰 我有话说

热爱戏剧的观众不难发现,90年代以来,首都戏剧舞台上涌现出不少非国有剧院团推出的剧目,这些剧目风格不一,特色鲜明,引人注目,这些剧目的推出,戏剧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功不可没。

戏剧独立制作人的运作方式

戏剧独立制作人是独立于国有剧院团之外的剧节目生产执行人,负责作品的投入和产出等全部生产过程,虽个人身份不一,但共同特点是与戏剧界有种种联系,善于进行精神产品的市场化运作,已成为激活我国戏剧市场的重要力量。以北京为例,在1997、1998两年上演的近20部新剧目中,由独立制作人推出的就占一半以上,他们以独特的身份将戏剧、社会和市场联系起来,为戏剧市场增添了活力。如推出《别为你的相貌发愁》、《女人漂亮》的吴霜,推出《断腕》的满梅,推出《谁都不赖》、《找不着北》、《整理过去》、《红色天空》等的阿丁,推出《阳台》、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》的谭璐璐,推出《离婚了,就别来找我》、《与离婚女人共度除夕》的费明,推出《保尔·柯察金》的张杨等。独立制作人的运作大体上有两种形式,一是与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合作,凭此在文化管理部门、演出公司和剧场办理手续,进行戏剧制作。如吴霜制作《别为你的相貌发愁》是与北京克莱特文化发展公司合作,制作《女人漂亮》与诺贝广告文化公司合作,满梅制作《断腕》是与圣岛文化公司合作。二是以自己所办实体的法人地位,在文化管理部门、演出公司和剧场办理手续,获得制作和演出权。如阿丁注册成立中国影视戏剧研究所,自己写剧本、投资,进行戏剧制作,他从80万元投资《谁都不赖》开始,每个戏都稍有盈余,能够部分将演出利润投入新戏制作,基本实现了生产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。

认清利弊以利发展

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的出现,首先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,目前国有剧院团的创作演出在规模和总量上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,独立制作人和一些艺术家看好戏剧市场,一方面是因为对戏剧的热爱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戏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;二是剧院团体制改革、文化市场开放等,为个人、集体进行戏剧生产提供了人员、设备和场地方面的条件;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出现了不少热心文化事业的企业家,不少企业出于对文化活动的热爱,不计回报,主要意图是通过赞助实现广告效应或体现对文化事业的支持,这便为两者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。

此外,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为了生存和再生产,也为了塑造以成功率为基础的市场形象和融资信誉度,往往将制作项目锁定在投资较小、观赏性较强、面向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人的剧目上。他们通常将资金投向有一定艺术特色或市场前景的剧本,组织起有号召力的剧组阵容,或者凭此获取企业投资或赞助,进行戏剧制作,这种运作方式包袱小、易于操作,同人式的组合易调动积极性,有利于缩短艺术生产周期,但不少剧目的运作有片面追求“短、平、快”的倾向,在艺术上精雕细刻不够,另外,题材和内容较为狭窄也是不少剧目的弊端。

独立制作人对于带动观众市场的形成,促进戏剧与观众的审美和经济联系,刺激戏剧事业的繁荣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但主要问题是力量分散,形不成规模,有时在运作上的不规范和偏差,容易引发观众演员以及劳资之间的矛盾,《离婚了,就别来找我》主角罢演酿成事件,个别剧组演出劳务费出现纠纷就是突出的例子,对独立制作人的活动既要关注又需加以规范。

戏剧工作室具有浓厚的独立制作色彩,其优势就是可以自由选择剧目,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,并借助品牌号召力争取观众,它们以具有鲜明艺术理念和开拓意识的明星艺术家为带头人,根据剧目需要组织策划、演出、销售一条龙的制作班子,有效实现优化组合,对于解放艺术生产力具有一定积极意义,但有些戏剧工作室在剧目上过于注重艺术实验探索的倾向,实际上并不利于观众市场的培育。

戏剧市场化呼唤社会的关怀

戏剧市场化的核心,就是要以优秀剧目和成功运作形成吸引观众、实现艺术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。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的出现,对于有效地进行艺术生产环节的优化组合,吸引观众,促进戏剧市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,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作为国有剧院团的有益补充,对其主导方向应该赞许。从文化部1997年制定的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》看,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尚未纳入文化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,对其责、权、利等方面的事项没有具体规范性措施,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制定有关法规,逐步将其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。

场租是制约演出市场的重要因素,据了解,北京市的场租现为5000到15000元之间,如此高昂的场租不仅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不堪重负,国有剧院团也难以承受,不利于戏剧事业的发展。剧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,现在国家对演出场所的宏观管理不到位,应该适时出台场租管理办法,对场租实行最高限价。

为了使优秀的剧作及其演出能够集中起来形成声势,培养固定的观众群,国有剧院团、独立制作人和戏剧工作室可以采取一定方式统一协调戏剧演出,在共同评估即将推出的戏剧作品的艺术质量与市场前景的基础上,择其优者构成演出季,通过前期及演出中的统一宣传策划,更广泛地组织观众,并利用电脑售票、会员优惠制、学生优惠卡等吸引各层次的观众,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话剧名牌形象,持久扩大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,以获得和增强戏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